土家族的饮酒习俗

时间:2024-03-16 09:32:33
土家族的饮酒习俗

土家族的饮酒习俗

土家族的饮酒习俗,各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,比如壮族的山歌文化、藏族的吐舌头文化,土家族的酒文化等等,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土家族的饮酒习俗,希望此篇文章祝大家一探究竟。

  土家族的饮酒习俗1

一、土家族的饮酒习俗

咂酒的传统。传说源于明代,土家族士兵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,百姓送行,置酒于道旁,士兵经过酒坛,吸饮一口便可前行。嘉庆年间鄂西长阳土家族诗人彭淦写了《竹枝词》描写此酒俗:“蛮酒酿成扑鼻香,竹竿一吸胜壶觞;过桥猪肉莲花碗,大妇开坛劝客尝。”

贵州印江土家族祭风神时,先将作为牺牲的牛用酒灌醉,牛角牛尾挂鞭炮,点炮后让牛围绕神树狂奔,宰牛者突袭将牛砍倒,再将茅草人砍倒后立即扔掉刀,跳进河中躲避,谓之“掩杀”。

二、土家族的议婚礼仪

土家族的议婚礼仪很复杂。

第一步“瞧样子”,也叫“看长相”。

第二步是求婚。男家请媒人连去三次,第一次把带的伞倒立于门外,女家收了礼品,并把伞顺过来,表示可以考虑;否则免谈。

第二次媒人仍将伞倒立于门外,女家将伞拿进火塘房,即可继续进展。

第三次登门,女家将伞拿进闺房,用甜酒煮3个荷包蛋请媒人,媒人按理数吃两个,剩一个奉还。接着主人杀鸡斟酒待客,表示亲族与舅家已答应。媒人带回喜信,男方备办酒肉送至女家,女家请亲戚吃“放口酒”,也叫“开恩酒”。

第三步是“讨红庚”,即取女方“八字”。男方备办酒肉托媒人送至女家。

第四步定亲,俗称“插矛香”。男方择吉日送酒肉彩礼到女家正式订婚。双方各自在家祭祖,供品必备酒。祭祖毕,女方摆酒宴请亲友,相当于公告,以免再有求婚者上门。

第五步是拜年,未婚夫逢年节的双日去女家拜年,带酒肉礼品。其中的猪腿肉上如有尾巴,含义是要求年内结婚,岳父如同意就留下猪腿。如果不同意,就割下尾巴,塞进未来女婿的鞋里。一般要未婚夫再三请求方允。

三、土家族婚礼仪式相当隆重,婚礼与成年礼一起举行。

婚前一日行冠礼,新郎穿戴一新,先行祭祖,然后摆酒宴,由九个未婚小伙祝酒道贺,媒人给新郎敬酒一杯,同时说八句敬酒词。女方冠礼在家举行,寨中姑娘来“伴嫁”,吃“戴花酒”。

席间,伴嫁姑娘向新娘敬酒,要哭得有声有色,表达出深厚的情谊。行冠礼当天,男方把酒肉和礼品派一行人送至女家。

男方迎亲队伍往女家,女方设酒关盘唱答辩。新娘出门前吃“离娘饭”,席间哥嫂陪父母给新娘敬酒,俗称“哥嫂酒”。新娘接受谁的酒,就要哭诉和谁的情谊。迎亲花轿回来路上,新娘家的亲戚要抄小路“拦截”,所以男方要在一些“关隘”渡口处准备好酒宴,招待这些拦轿送亲的人们,叫做吃“茅宴酒”。

有的女亲因为路远,没有赶上吃“茅宴酒”,就一直追到新郎家吃“赶脚酒”。花轿抬到家门口,由土老司摆案祭祖奠酒三杯。拜堂后新娘要跨过“七星灯”,即在筛子中摆七个酒盅,点为七盏灯。新郎新娘在洞房饮“交杯酒”,伴郎和伴娘闹洞房,双方对歌,输者罚酒,不肯认罚又无人代喝的强灌。

鄂西土家族妇女生了头胎,男家去娘家报喜,带酒和鸡:提红公鸡是添了外孙,提红脖母鸡是添了外孙女;双胞胎需提两只鸡。

婴儿出生后,第一个到婴儿家的是“踩生人”。踩生人跨进家门,主人立即装烟倒茶,煮甜酒鸡蛋招待,并要另择吉日,专摆酒宴致谢。

土家族把建新房看作“立百代基业,安千载龙阁”的大喜事,上山砍梁木时,主家给木匠米酒等礼品,选中梁木后,先奠酒祭树,方砍伐。

锯好梁木,缠上红绸,给每个抬梁的小伙子敬酒三杯,点燃鞭炮,一气抬到工地。日后再与树主商议价钱,叫做“偷梁木”。上梁时,两个歌师分坐大梁两端,一边饮酒,一边对歌,互相,歌颂风水宝地,预祝家业兴旺。

  土家族的饮酒习俗2

一、以酒入饮

土家族继承了先民高超成熟的酿酒技术,并不断创新,使其酿酒品种繁多。主要包括包谷酒、糯米酒、砸酒。

1、苞谷酒。土家族苞谷酒,又名苞谷老烧,主要的原材料为玉米,酿造出来的酒的度数非常之高,喝进嘴里,吞到肚子里,都有一种火烧火燎的感觉,苞谷酒是土家人最喜欢的一种酒,也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饮品。

苞谷酒是烈性烧酒。土家男人一般都爱喝苞谷烧。生产的艰辛困难,生活的沉重压抑,培养了土家汉子喝烈酒的习惯。如在《中国土家习俗》中记载的:“土家族汉子最喜欢喝苞谷烧,有‘苞谷烧,苞谷烧,三碗不可少,十碗不为多,再来几大碗,好汉醉不倒。’的酒歌”。

2、糯米酒。糯米酒又称“醪糟”、“甜酒”、“水酒”等,其历史非常悠久。甜酒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粳米,味道香甜。酿酒时先将糯米煮熟装入酒坛之中,待酿好之后连糟一起食用。甜酒一年四季都可食用,可冷可热,冬日甜酒煮汤圆或糍粑,暖身可口,味道极佳;炎炎夏日,甜酒用来当茶,让在田间劳作的土家族儿女,喝上一碗碗甜酒,顿时身轻心爽、驱散疲劳。

酿造甜酒可是说是土家妇女的拿手好戏。在酿制甜酒之时是非常讲究清洁卫生的,不仅所有的工具都要清洗干净,而且对糯米和粳米的淘洗也要非常仔细认真,直到搓洗得雪白为止。蒸糯米的火候也到掌握的恰到好处,因为糯米饭既不能蒸的太硬也不能太软,而要粒粒可数。然后让其发酵之后,才能品尝。传统的发酵时间一般要三五天才可以。

3、咂酒。咂酒是土家人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酒。咂酒的历史很长,如乾隆四十年刻本《石柱厅志》载:“土风为民风之倡。……死亡不从凶而从吉,家家燕乐闹丧…...其尤可怪者,邀集男女会饮砸酒。遂贮糟,糟注水成酒,插竹筒糟中,轮吸之。”

咂酒的酿造过程是非常独特的,先将高粱、大麦、小米糯米等一起煮好并发酵好,再将材料贮藏在一个坛子里,要用泥土将坛口密封好,待一段时间之后,有的是几个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,高粱或大麦糟就会浸出晶莹透明的酒泉出来,这时就可以随时饮用,非常之方便。土家咂酒浓度低、味道确实甘甜爽口,耐人回味,饮用时用竹、麦、芦管吸吮,而且还可加热开水复咂,直至喝到没有酒味为止。

土家族喝咂酒可以调节社会关系,民族内部的凝聚力得以加强,民族之间的关系得以融洽。

二、以酒入礼

土家族喜酒,酒文化也深深的渗透到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之中,它与土家族的信仰、礼尚往来、风俗民俗紧密的联系在一起。

1、酒与土家丧葬。

土家族的丧葬习俗大部分都是相同的,但根据各地方的信仰观点和风俗习惯的.不同,也有各自的特点。现在一些土家族聚居地还流传着一种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丧葬习俗,俗称讨脚酒。

就是在出灵的那一天,主人家们除了孝男孝女要随棺出行外,还需要再专门雇请两个人,每人手拿一张长条形的木板凳跟随在后。按照传统的习俗,出灵以后,抬丧的人就要变换各种方式,有时前进,有时后退,有时也会停下,尤其是在爬坡或越过陡险山路时,这种行为就会越来越多,出现的频率也大大提高。

特别是在前行的过程当中,如果抬棺的人不愿意前进了,也就表示他们累了没有力气需要停棺稍作休息,这是拿木板凳的人就要立即跟上前去,把手里的木板凳放在地上,抬棺木的人就会立即把棺木放在木板凳上。

这个时候,跟随的主人家就要立即挑着酒桶上前去,拿小瓷碗,让抬棺木的人来舀酒喝。喝完酒后,抬棺木的人就会力气倍增,精神抖擞,吆喝一声又把棺木抬走了。就是这样反反复复,一次又一次,一路上至少也要三四次的休息,如果路途比较远的还需要休息更多的次数,直到安全抵达埋葬的坟地。

讨脚酒这一风俗习惯,是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传承,它既诙谐又有趣,它不仅体现的是土家族丧葬祭祀的文化,也体现了酒对于土家人来说已经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之中了。讨脚酒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事象,它是土家族深厚文化的浓缩体现。

2、酒与土家节令。

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分子。每个民族在生产、生活中出于某种需要都约定俗成了形形色色的节日。一个民族的节令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,是文化的载体,体现着民族精神,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民族个性。

土家族几乎每个月都有民族节日,而且每个节日都离不开酒。正月有春酒、二月有社酒、三月里有祭山酒、四月里有牛王酒、五月里有端阳酒、六月里有晒龙袍酒、七月里有祭祀祖先酒、八月里有中秋酒、九月里有重阳酒,可以说酒在土家族的节令中具有重要的作用,酒与节令已是一种密不可分的程度。

就拿九月的重阳酒来说,传统的重阳节有小重阳九月九日,大重阳九月十九之分。在土家族的习俗里通常都是过大重阳。

土家族人在过重阳节时是非常注重酿酒的,而这种酒也是用糯米或者高粱拌着花酿制而成的,名曰“重阳菊花酒”。

清道光《长阳县志》记载:季秋九日,士人携酒登高,极游观之兴。人家造醪糟伏汁酒,其酒经年不艳,谓之重阳酒。”重阳时节,正值桂花开花,山寨上满是桂花飘香,馨香满野,这时土家人便会用长竿来打下桂花,用来与包谷相拌酿成浓度较高的烧酒,将酒倒入酒杯,香气扑鼻而来,名曰“堆花酒”。将酿制的酒放置一段时间,则这酒就会愈加醇香。

3、酒与土家婚俗。

在土家人结婚的时候经常可看到酒卓上一直都有喝酒的习俗。在贵州的岑巩石阡一带的土家族流行婚礼有“酒令宴”的风俗。而且无论如何,土家人都要把“酒令宴”办的及其的热闹。“酒令宴”是在新娘接到男家的第二天晚上。在吃夜宴时进行的,在这酒桌上喝酒也是极其讲究的,男方家还必须找来亲朋好友中懂礼节、有文化、有酒量的人来陪客。

席间大家之间要相互敬酒,一般来说首先是婚礼的大总管要敬月老一杯,但如果席间还坐有老一辈的人,月老就要推辞一下,让大总管先敬酒给长辈,但有时长辈却退却让总管先敬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,所以一轮下来因为主人的推辞、月老的退让、陪客的推谢,讲了一圈的客气话,有节有理,却谁也没有喝酒。到最后是大家各喝两杯,表示双喜临门,整个行酒宴热闹非凡。

“行酒宴”不仅仅是体现土家族酒文化的一种方式,也表现出来土家儿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

三、以酒入歌

酒文化是土家族的一个显著特性,同时酒文化也深深影响到了土家族的民间文学,创造出了独具特色、异彩纷呈的祝酒辞,其内容生动活泼,语言诙谐幽默,富有浓郁的土家气息,描绘出了土家儿女悠久绵长、神奇绚丽的生活画卷,展现出了土家儿女热情好客,率真淳朴的民族风范,讴歌了土家人民英勇坚强、团结友爱、坦荡豪爽、勤劳勇敢的民族性格,深受到土家儿女的喜爱。

在祝酒辞中大多是描写了土家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内容都是土家人民对生活琐事的有感而发,大胆直言,通俗易懂,因此形成了一种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。例如朱赤的一首祝酒辞写到“稀客稀客远道来,没有什么好招待。

心到神知就算数,只有好酒无好菜。俗话怪酒不怪菜,大家痛快喝起来。杯杯淡酒高举起,喝个眉笑眼也开。”描写出了土家儿女直言直语,有话直说,热情好客,重情重义,真诚直率的性格特点。尤其是“ “怪酒不怪菜,大家痛快喝起来”。这场景的描写让祝酒辞形成了清晰明快的艺术风格。

其次,土家族的祝酒辞语言通俗易懂,生动活泼,具有丰富的表现力。内容大都是对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的描写,捕捉最鲜活的具体事件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虽然大多数祝酒辞都是出自普通百姓之口,但通过采用文学艺术的手法加以修饰和提炼,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升华,不同于一般的大白话,使其具有了艺术性。

《土家族的饮酒习俗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